0%

《海洋工程》知识图谱

上两篇的研究对象是《海洋科学进展》和《海洋技术学报》,本文研究海洋领域另一份北大核心期刊《海洋工程》。海洋科学技术的面貌已大致呈现,本文首先展现海洋工程的研究范围,其次分析科学技术工程的区别和共性,是不是海洋科学技术在海洋工程中开花结果呢?

以中国知网1992~2020年间的北大核心期刊《海洋工程》文献记录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可视化分析《海洋工程》所发表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演变。研究表明,《海洋工程》期刊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海洋平台、平台动力环境分析等方面,论文主要以不同的海洋平台系统、环境影响因子组成文献簇,包含系泊系统海洋平台两层流体不规则波振动潜水器海底管线吸力锚力学模型等,发文趋势分析表明海洋工程的关注点正从传统的波浪作用向内孤立波等深层水下因子转变。研究机构以数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机构间合作强度偏弱。

文献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是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科技文献外部表征,进而揭示学术研究活动特征,已广泛地应用于多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规律探索。文献计量学可以用于期刊评价,例如核心期刊的遴选,也可以从宏观角度揭示某一种学科的发展规律,并在微观角度揭示学科的知识流动。

本文将使用文献计量方式分析《海洋工程》历年发文情况,制作关键词、作者、机构等知识共现谱图,通过共现聚类使主要研究内容、人员、机构的分布和关联清晰展现。因为受知识水平限制,本文不做过多的微观解释分析,主要以知识图谱展示,从宏观角度展现《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海洋学会主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已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科院文献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及中国期刊网收录。主要刊载近海工程、海岸工程、水下潜水救捞技术、海洋能源利用等方面学术论文,报道科技动态,并开展问题讨论和技术交流。主要栏目有海洋工程研究、设计、试验、生产、使用、管理及学会动态。读者对象为海洋工程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人员。

数据

由于《海洋工程》无曾用名,因此中国知网检索:

JN=海洋工程

此处,一般应剔除卷首语、编辑部声明等文献,进而得到纯粹的科学研究文献。

刊文数量

1992-2020年共发表2068篇文章,年发文一般不超过110篇,发文量在同类期刊属于中游水平。

机构

机构节点数共计611个(表示研究单位总数),共现连接线321(表示合作关系),各单位之间合作关系相对上一篇《海洋科学进展》所得结论(比例接近1:1)偏弱。
发文最多的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表现在图谱上的特点就是节点中心性强,节点圈大(最大的圈),其文献的节点数超过149。其次为大连理工大学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其文献的节点数为110,第一和第二之间的发文数量差距不大。此外海洋工程领域发文较多的还有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

图中的节点(圆圈)的颜色表示时间,灰色表示年代久远的文献,彩虹色表示为近几年的文献。比如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内部为灰色,外部为较少的彩虹色,表示其文献的历史较早,目前活跃度不高,而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主要为彩色,2016年之后才开始较多的发表海洋工程方向文章。

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的聚类图谱

这张图展示的是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聚类,通俗理解为研究机构的研究兴趣。

关键词

关键词共现聚类

这张图表明《海洋工程》文章的主要关注点是系泊系统海洋平台力学模拟吸力锚不规则波振动海表风速动力响应海底管线等,此外长江口是唯一一个以海域聚类的文献簇,且强度第一。可见,《海洋工程》发文围绕海洋平台、海底管线、海洋装备等,形成了各类海洋平台装备、水动力影响因子的文献聚类簇,这说明实际上,海洋工程主要是海洋平台(含水面、水下、水中)的工程,主要研究力学、海洋波动影响等。

关键词聚类时间图谱

这张时间图谱中不同聚类由平行轴线代表,不同关键词频次由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首次出现年份由位置代,水平线的虚实表示其持续性,#前面的数字表示聚类的强度,0表示最强的聚类簇。从中可以基本判断,长江口持久性最强,说明热度持续,节点连线最为丰富,表明知识流动性好。系泊系统海洋平台潜水器海底管线吸力锚等平台设施、装备也形成了较强的聚类簇。系泊系统聚类簇自1994年出现,在2000年出现数值模拟的研究热潮。

研究热点突现

突现(Burst)是指特定时间段内通过关键词频次的变化将频次高的词探测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海洋工程》的研究趋势。与上一幅时间轴的展示相差不多,但此处更加清晰的展现了海洋技术整体的发展趋势,内孤立波动力响应系泊系统等关键词为近十年来的主要研究趋势,可见海洋工程从传统的表面风浪因子向内部波动发展。

作者


《海洋工程》刊发丰富的海洋技术类文章,不同海洋技术形成了不同的研究人才队伍,因此作者聚类效果明显。颜色的含义为,彩色表示时代较近,灰色表示时代较久。节点大小和位置表示作者的发文频次和中心性。连接线粗细表示不同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

网络中节点的中心性测量的是网络中节点的位置重要性。有两类节点可能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性:1)与其他节点高度相连的枢纽节点;2)位于不同聚类之间的节点。

文献共引

遗憾的是,CNKI导出的数据不含有引用信息,因此无法通过程序进行文献共引的计量分析,而文献的引用关系最能代表知识的流动脉络。这里,仅列举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到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0个文献:

[1]赵志高,杨建民,王磊,程俊勇.动力定位系统发展状况及研究方法[J].海洋工程,2002(01):91-97.
[2]黄维平,刘建军,赵战华.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海洋工程,2009,27(02):130-134.
[3]欧进萍,肖仪清,黄虎杰,段忠东,张涛,李维星.海洋平台结构实时安全监测系统[J].海洋工程,2001(02):1-6.
[4]刘学敏,徐玉如.水下机器人运动的S面控制方法[J].海洋工程,2001(03):81-84.
[5]朱克强,李道根,李维扬.海洋缆体系统的统一凝集参数时域分析法[J].海洋工程,2002(02):100-104.
[6]苏玉民,黄胜,庞永杰,徐玉如,吴强.仿鱼尾潜器推进系统的水动力分析[J].海洋工程,2002(02):54-59.
[7]李孟国.海岸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研究进展[J].海洋工程,2006(01):139-154.
[8]李孟国,王正林,蒋德才.近岸波浪传播变形数学模型的研究与进展[J].海洋工程,2002(04):43-57.
[9]李典庆,唐文勇,张圣坤.海洋工程风险接受准则研究进展[J].海洋工程,2003(02):96-102.
[10]余龙,谭家华.基于准静定方法的多成分锚泊线优化[J].海洋工程,2005(01):69-73.

截止本文发布,《海洋工程》被引用最多的文献为赵志高等发表于2002年的动力定位系统发展状况及研究方法,次数为239次,其次为黄维平等人2009年发表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199次。

此外CNKI可以统计文献下载次数,下载频次可反映文献受关注的程度。前五位为:

[1]赵志高,杨建民,王磊,程俊勇.动力定位系统发展状况及研究方法[J].海洋工程,2002(01):91-97.
[2]黄维平,刘建军,赵战华.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海洋工程,2009,27(02):130-134.
[3]李孟国.海岸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研究进展[J].海洋工程,2006(01):139-154.
[4]唐友刚,张素侠,张若瑜,刘海笑.深海系泊系统动力特性研究进展[J].海洋工程,2008(01):120-126.
[5]王天英.浅海新型FPSO-IQFP多点系泊系统设计研究[J].海洋工程,2014,32(03):89-95.

结语

通过对核心期刊《海洋工程》1992~2020年的文献计量分析,从期刊引文、关键词突现和研究热点时序聚类分析发现:《海洋工程》所刊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平台以及影响平台稳定性、安全性的相关海洋动力学分析,不同的动力因子以及不同平台类型分别形成各自的文献集合,并且研究热点正在从表面波浪向内孤立波转变,潜水器也以成为当下的一个聚类簇;5家国家实验室是该领域的龙头,然而机构合作指数偏低。

科学技术工程关联


我们把技术工程的文献打包分析,得到上面的关键词图谱,海洋观测的聚类稍微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但相对较弱。


我们把技术科学的文献打包分析,得到上面的关键词图谱,海洋观测的聚类在二者之间建立较强联系。


我们把科学技术工程的文献打包分析,得到上面的关键词图谱,数值模拟长江口的聚类在科学工程之间建立强烈联系。

因其中隐含的信息量太大,作者未来将撰写一份详细的中国海洋科学技术以及工程应用的情报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