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海洋科学进展》知识图谱

以中国知网1983~2020年间的北大核心期刊《海洋科学进展》文献记录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可视化分析《海洋科学进展》所发表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演变。研究表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的研究内容覆盖物理海洋、海洋地质、生态环境、海洋生物、海洋调查等多个方面。研究论文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研究区域主要包含长江口、黄河口、滦河口、利河口、胶州湾、莱州湾、西太、北太、黄东海、渤海、冲绳海槽等,通过聚类形成了典型的海区研究论文簇。研究热点体现在研究区域的变化和研究内容的变化,在区域方面,由最初的“黄渤海”等近海海域逐渐向南海等远海演变,在内容方面,近几年出现遥感关键词的突现,出现了气候变化环境因子滨海湿地重金属等明显与生态和气候变化相关的热点主题。

文献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是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科技文献外部表征,进而揭示学术研究活动特征,已广泛地应用于多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规律探索。文献计量学可以用于期刊评价,例如核心期刊的遴选,也可以从宏观角度揭示某一种学科的发展规律,并在微观角度揭示学科的知识流动。

本文将使用文献计量方式分析《海洋科学进展》历年发文情况,制作关键词、作者、机构等知识共现谱图,通过共现聚类使主要研究内容、人员、机构的分布和关联清晰展现。因为受知识水平限制,本文不做过多的微观解释分析,主要以知识图谱展示,从宏观角度展现《海洋科学进展》。

海洋科学进展

《海洋科学进展》创刊于1983年,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海洋学会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注册批准,海洋出版社出版,国内、国外公开发行的学报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在海洋科学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与海洋有关的交叉学科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主要栏目有院士论坛、学术论文、研究报道、学术讨论、专题评述与综述、实验室介绍、海洋科学家介绍、快讯、书讯等。
《海洋科学进展》被下列国内检索系统收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命科学文献数据库》(CBA)、《中国生物学文摘》。

数据

由于《海洋科学进展》曾用名《黄渤海海洋》,因此中国知网检索:

JN=海洋科学进展 OR JN=黄渤海海洋

此处,一般应剔除卷首语、编辑部声明等文献,进而得到纯粹的科学研究文献。

刊文数量

1983-2020年共发表2177篇文章,年发文不超过100篇,一方面和季刊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海洋科学进展》严格把控论文质量,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机构

机构节点数共计669个(表示研究单位总数),共现连接线683(表示合作关系),各单位之间具有深度的合作关系。
发文最多的单位为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表现在图谱上的特点就是节点中心性强,节点圈大(最大的圈),其文献的节点数超过1000。其次为中科院海洋所,其文献的节点数为80,第一和第二之间的发文数量差距较大。

图中的节点(圆圈)的颜色表示时间,灰色表示年代久远的文献,彩虹色表示为近几年的文献。比如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内部为灰色,表示其文献历史较早,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试点实验室则为彩色,表示近几年才开始发表文献。

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的聚类图谱

这张图展示的是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聚类,通俗理解为研究机构的研究兴趣。

关键词

关键词共现聚类

这张图表明《海洋科学进展》文章的主要关注点是数值模拟黄海滨海湿地黄河口滦河口地形测绘厄尔尼诺沿岸上升流长江口风暴潮灾多毛类。可见,除了在某一学科方向形成关键词聚类外,还形成了地域名称的聚类簇,这说明海洋科学研究的区域性特征较强,将不同海域单独研究成为海洋科学研究一个关键特征。

关键词聚类时间图谱

这张时间图谱中不同聚类由平行轴线代表,不同关键词频次由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首次出现年份由位置代,水平线的虚实表示其持续性,#前面的数字表示聚类的强度,0表示最强的聚类簇。从中可以基本判断,数值模拟持久性最强,说明热度持续,节点连线最为丰富,表明知识流动性好。而遗憾的是,其中出现的地形测绘仅在上世纪80年代末火过一阵(仅代表在《海洋科学进展》期刊中的热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陆架地形测绘地貌调查灵山湾等。

研究热点突现

突现(Burst)是指特定时间段内通过关键词频次的变化将频次高的词探测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海洋科学进展》的研究趋势。营养盐浮游植物潮流等关键词持续较久,具有较高的热度。近几年以及持续至今的突现词为遥感南海沉积物等。

作者


《海洋科学进展》刊发海洋领域不同学科的文章,因此作者聚类效果明显,不同的研究团队形成聚类簇。颜色的含义为,彩色表示时代较近,灰色表示时代较久。节点大小和位置表示作者的发文频次和中心性。连接线粗细表示不同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

网络中节点的中心性测量的是网络中节点的位置重要性。有两类节点可能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性:1)与其他节点高度相连的枢纽节点;2)位于不同聚类之间的节点。

文献共引

遗憾的是,CNKI导出的数据不含有引用信息,因此无法通过程序进行文献共引的计量分析,而文献的引用关系最能代表知识的流动脉络。这里,仅列举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到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

[1]张晓龙,李培英,李萍,徐兴永.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J].海洋科学进展,2005(01):87-95.
[2]熊学军,郭炳火,胡筱敏,刘建军.EMD方法和Hilbert谱分析法的应用与探讨[J].黄渤海海洋,2002(02):12-21.
[3]洪磊,张秀梅.环境胁迫对鱼类生理机能的影响[J].海洋科学进展,2004(01):114-121.
[4]季如宝,毛兴华,朱明远.贝类养殖对海湾生态系统的影响[J].黄渤海海洋,1998(01):22-28.
[5]张波,唐启升.渤、黄、东海高营养层次重要生物资源种类的营养级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4(04):393-404.
[6]朱明远,毛兴华,吕瑞华,孙明华.黄海海区的叶绿素α和初级生产力[J].黄渤海海洋,1993(03):38-51.
[7]孙军,刘东艳,钱树本.一种海洋浮游植物定量研究分析方法——Utermhl方法的介绍及其改进[J].黄渤海海洋,2002(02):105-112.
[8]乔方利,马德毅,朱明远,李瑞香,臧家业,于洪军.2008年黄海浒苔爆发的基本状况与科学应对措施[J].海洋科学进展,2008(03):409-410.
[9]金秉福,林振宏,季福武.海洋沉积环境和物源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释读[J].海洋科学进展,2003(01):99-106.
[10]薛超波,王国良,金珊,郑天伦.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进展,2004(03):377-384.

截止本文发布,《海洋科学进展》被引用最多的文献为张晓龙等发表于2005年的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次数为285次,其次为熊学军等人2002年发表的EMD方法和Hilbert谱分析法的应用与探讨,被引280次。

此外CNKI可以统计文献下载次数,下载频次可反映文献受关注的程度。前五位为:

[1]孙承君,蒋凤华,李景喜,郑立.海洋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进展,2016,34(04):449-461.
[2]范海梅,张庆华,李丙瑞,曲媛媛,张志欣.第一斜压Rossby波在大洋传播中的调整[J].海洋科学进展,2007(01):15-19.
[3]王关锁,乔方利,杨永增.基于MPI的LAGFD-WAM海浪数值模式并行算法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7(04):401-407.
[4]张晓龙,李培英,李萍,徐兴永.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J].海洋科学进展,2005(01):87-95.
[5]刘伟民,麻常雷,陈凤云,刘蕾,葛云征,彭景平,吴浩宇,王泉斌.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技术进展[J].海洋科学进展,2018,36(01):1-18.

结语

通过对核心期刊《海洋科学进展》1983~2020年的文献计量分析,从期刊引文、关键词突现和研究热点时序聚类分析发现:《海洋科学进展》所刊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具备明显的海域特征,河口、近海、远海形成了不同的文献簇,并由近海向深远海逐渐演变,主要发表的学科方向有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化学海洋灾害等,在研究趋势方面,近几年出现了气候变化、环境因子、滨海湿地、重金属等明显与生态和气候变化相关的热点主题,和国家发展战略一致(如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