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史记
《史记》中有“桀有昏德, 迁鼎于商” 的记载。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载了夏禹治水的故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这句话中的“准”是测高低的;“绳”是量距的;“规”是画圆的;“矩”则是画方形和三角形的;“步”,是计量单位,折300步为1里。
诗经
堕山乔岳, 允犹翁河。
《诗经》中说:“维禹甸之”。什么意思?看郑玄的解释:“六十四井为甸,甸方八里,居一成之中;成方十里,出兵车一乘,以为赋法。”一成就是方圆10里的土地,一旅是500人。
“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既景乃冈”
维南有箕
维北有斗
考工记·匠人篇
记录了把表立起,用挂着重物的绳子校准表垂直于地面,观测表影测绘地形的记载。
地图篇
管子,春秋。
孙子兵法
孙武。
山海经
水经注
海国图志
周髀算经
《周辞算经》阐明了勾股测量原理, 指明了用“ 矩” 这种测量工具测高程、测水平、测深度、测距离、测圆形、测方形的不同方法。
淮南子·天文训
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是三国时代魏国数学家刘徽所著的测量学著作,原为《刘徽九章算术注》第九卷勾股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名为《九章重差图》,附于《刘徽九章算术注》之后作为第十章。唐代将《重差》从《九章》分离出来,单独成书,按第一题“今有望海岛”,取名为《海岛算经》,是《算经十书》之一。
刘徽《海岛算经》“使中国测量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使“中国在數學测量学的成就,超越西方约一千年”(美国数学家弗兰克·斯委特兹语)
参考
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
海涛志
窦叔蒙,所撰《海涛志》是史籍所载最早的潮汐学专著。窦叔蒙在书中对海洋潮汐知识进行了全面总结,创制了高低潮时推算图,为我国海洋潮汐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禹贡锥指
胡渭,今按分率者, 计里画方, 每方百里、五十里之谓也。
测量法义
17世纪初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和中国徐光启合著。
测绘浅说
清 陆桂星、清陈德镕撰
富強齋叢書續全集圖學行軍測繪卷
http://www.guoxuedashi.com/guji/zx_6619908pvoc/
近现代著作
中国地图学史
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
中国科学技术史
古地图
皇舆全览图
康熙五十六~ 五十七年( 1717~ 1718)
乾隆内府舆图
乾隆二十五~ 二十七年( 1760~ 1762)
《禹迹图》
广舆图
舆地图考
大明舆地图
禹贡地域图
西晋司空裴秀在门客京相璠协助下编绘而成。共十八篇,附序言一篇。约在泰始四年(268年)至泰始七年(271年)间完成。此书对《禹贡》所记载的山海川流、原隰陂泽,古代九州及晋朝的十六州、郡国县邑、疆界乡陬,还有古国盟会旧名、水陆径路等,都作查对核实,是上起夏禹下至西晋的历代政区沿革图。
禹贡地域图已经佚失,现在保存下来图序。图序提出“制图六体”,被后代治图者所遵循。六体基本上符合近代制图学原理。唐朝贾耽《海内华夷图》深受其影响。
九域守令图
北宋
历史人物
王庸
中国传统舆图研究的开创者。《中国地图史纲》
裴秀
西晋司空。
李约瑟评论裴秀“堪称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僧一行
祖暅
康熙
清祖康熙,尤喜其算,测地量天,浸浸乎用之实地矣。循是以发达,则欧学自能逐渐输入。(梁启超)
利玛窦
艾儒略
南怀仁
郭守敬
郭守敬的天文大地观测规模巨大,成就斐然,其本质是对一行天文大地测量传统的回归,也存在令人不解之谜。
郑和
明代的郑和航海图是我国古代测绘技术的又一杰作。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的索马里、阿拉伯、红海一带,使明初的海疆超过了汉代和唐代。郑和第七次出海的航海图一直保存到现代,是我国最著名的古海图,也是我国最早的一幅亚非地图。
大事件
大禹治水
康熙年间的测绘活动
在清康熙年间( 1662- 1722年) ,中国人曾开展了大规模的地理勘测绘图工作,这是因为康熙皇帝本人力图在他所统治的广大版图内发展科学勘测的缘故。
- 历时十年。
- 这次大规模的测绘活动,南到海南岛,北达黑龙江,东及台湾,西至西藏和新疆哈密以东,包括了关内15省和满蒙藏各地。测得经纬点641个。
1.牛汝辰 & 林宗坚. 明末清初我国测绘科技的人文社会背景分析——传教士与中国测绘科技的发展. 测绘科学 48-55+1–0 (2001).
乾隆年间的西北测绘
古今思考
惊人相似
清朝在完成这一测量后便把《皇舆全览图》作为密件藏入内府。而在欧洲,传教士已把它的复制品和相应资料公之于众,广为流传。那时的欧洲,也正是牛顿的理论风靡的时期。在东方,地理测量成果被视为皇朝的国宝和神圣的御物,在欧洲,却成了学术研究的资料。这便是当时的东方和欧洲的一个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