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近期,AVISO公布了SWOT Level-3 (SWOT_L3_SSH) 数据产品,该数据是基于Level-2的“Beta Pre-validated” KaRIn 海洋产品重处理得到,含盖了2023年3月29日至7月10日的1天周期快速定标轨道和2023年9月7日至11月21日的21天周期科学轨道。

SWOT_L3_SSH数据产品是多任务、交叉定标后得到的产品,专门为海洋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海面地形数据(SSHA),同时也特别适用于大地测量和海洋测绘研究,例如潮汐模型、重力场和地形反演等。L3产品基础版数据仅包含必要的经纬度、时间和SSHA等主要信息,且数据未经插值处理,提供了一种原始且直接的海洋观测资料。当用户需要一个简单、即取即用的产品,且希望将其与其他任务数据(例如CMEMS多任务高度计产品)结合使用时,SWOT_L3_SSH尤为合适。

SWOT L3数据探测的El Niño(AVISO)

获取方式: ftp://usrname@ftp-access.aviso.altimetry.fr/swot_st/swot_beta_products/l3_karin_nadir

数据改进

  • 地球物理校正:使用基于FES22模型的原生高分辨率非结构化网格进行海洋潮汐校正,不同于之前版本0.2使用的标准FES22模型的规则笛卡尔网格。
  • 数据选择:改进了Level-3标记/编辑策略,以更好地移除粗差数据。版本0.3采用更复杂的选择标准,包括产品标记、局部统计、滤波器等,以更好地考虑到区域噪声、地平和云雨效应。
  • 交叉校准:优化了L3校准处理中涉及的滤波,特别是针对沿海地区和封闭海域。
  • 去噪声:考虑到版本0.2中基于AI的噪声缓解算法的一些不足,版本0.3作出改善。

数据应用初探

  • 简版数据读取

    1
    2
    3
    4
    5
    6
    7
    8
    import xarray as xr
    import os
    # Load the netCDF file to analyze its content
    file_path = os.path.join(r'.\swot\data\L3', "SWOT_L3_LR_SSH_Basic_005_215_20231020T080346_20231020T085512_v0.3.nc")
    data = xr.open_dataset(file_path)
    # Extracting only the names of the data variables in the dataset
    data_variable_names = list(data.variables.keys())
    data_variable_names

    其包含的参数如下:

  • 绘制南海观测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plt.figure(figsize=(12, 8))
    ax = plt.axes(projection=ccrs.PlateCarree())
    ax.coastlines()

    # Setting the extent
    ax.set_extent([100, 120, 5, 25], crs=ccrs.PlateCarree())
    ax.gridlines(draw_labels=True, dms=True, x_inline=False, y_inline=False)

    ssh_plot = plt.pcolormesh(ssh_karin.longitude, ssh_karin.latitude, ssh_karin, cmap='viridis', transform=ccrs.PlateCarree())
    ssh_plot.set_clim(-0.2, 0.3)
    plt.colorbar(ssh_plot, label='SSHA (m)')
    plt.show()

南海观测数据

局部放大

永兴岛周边数据

SWOT的独特能力在于捕捉海洋表面的微妙变化,这些细节远远超过了传统高度计所能提供的信息。

  • 内波

内波是一种海洋中的重要现象,通常在密度分层的海域中出现。它们是由水密度变化引起的,当海水在不同密度层之间运动时,会产生内波。下面以印尼海为例,该海域内部存在非常强烈的潮混合和内波混合现象,SWOT卫星的高空间分辨率观测使我们能够直接测量内波的高度和特征,这对于物理海洋学来说是一项重大突破。

印尼海域内波

接下来,我将继续分享SWOT卫星在波浪、极地海冰、海底地形和重力场等领域的观测成果。这些研究将帮助深入了解海洋和地球的各种复杂现象,从波浪动力学到极地海冰变化,再到海底地形的奥秘以及地球的重力场特征。让我们一同期待这些精彩的研究成果。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雷达高度计技术为我们打开了认识海洋世界的新视角,成为研究海平面变化、海洋动力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随着ERS-1和TOPEX/Poseidon任务的成功发射,我们获取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海洋数据。为纪念这一技术的发展里程碑,欧空局(ESA)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联手举办了系列科学研讨会,回顾过去成就,展望未来方向。

自2006年在威尼斯举办的首届研讨会起,每五年一次的聚会成为了全球科学家交流的盛会。这些研讨会覆盖了雷达高度计技术在海洋学、极地研究和沿海区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展现了其在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影响力。

2024年,迎来了“雷达高度计技术30年进展研讨会”,此次活动将于9月份在法国蒙彼利埃(Montpellier)举行,汇集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雷达高度计技术在海洋科学领域的贡献及其面临的新挑战。会议内容丰富,不仅聚焦于传统的海平面监测和海洋动力学研究,还将讨论该技术在新的研究领域,如极地科学和沿海区域管理的应用。

过往的研讨会成果通过会议论文集和专题期刊对外发布,为雷达高度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这些成果不仅记录了该领域的科研进展,也指引了科学家们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对雷达高度计技术三十年成就的庆祝,更是对未来海洋科学研究方向的深入探索和规划。

会议网站

https://www.altimetry2024.org/abstract-submission

重要日期

  • 征集摘要开始:2024年1月15日
  •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24年3月15日
  • 接受通知:2024年5月中旬
  • 初步议程:2024年5月中旬
  • 注册开放:2024年6月16日
  • 注册截止:2024年7月12日
  • 研讨会:2024年9月2日至7日

主题

雷达高度计三十年进展:历史视角(主题演讲)

  • 历史回顾
  • 过去五年的教训
  • SAR、Ka波段和宽刈幅雷达高度计的改进
  • 在全球海洋、沿海区域、极地海洋、陆地及内陆水域、冰冻圈中,成功与未能实现的项目

对动态海洋的理解进展

  • 海流:三十年来有何改进?
  • 大尺度海洋现象:季节内、季节循环、厄尔尼诺现象、罗斯贝波、多年振荡
  • 潮汐模型、非线性作用、内波
  • 高频信号和中尺度
  • 海洋气象学、波高和风速
  • 降雨检测、海-气交换通量

对沿海过程的理解进展

  • 沿海波形重跟踪
  • 沿海校正
  • 多任务沿海产品的整合
  • 沿海过程建模
  • 沿海/区域模型中的数据同化
  • 社会影响(例如,侵蚀、风暴潮…)

对极地海洋的理解进展

  • 海洋动力学和海冰监测、海冰厚度、海冰范围
  • 冰山追踪
  • 极地海洋对平均海平面的影响
  • 在这些复杂区域的重追踪、特定校正和处理方法(潮汐、平均海面高度…)
  • 多任务产品的整合
  • 过程建模
  • 数据同化

雷达高度计对重力场、海洋大地水准面、海底地形建模和定轨的贡献

  • 长周期任务的影响、进一步改进和期望
  • 海底地形绘制
  • 轨道确定和重力模型定制:DORIS的贡献
  • DORIS、GPS、激光技术和雷达高度计
  • 大地测量任务的重力测量结果(包括CHAMP、GRACE、GOCE、SWARM和MAGIC/NGGM的准备工作)
  • 改进的平均海面(大地测量任务的贡献)

陆地和内陆水体

  • 针对内陆水应用的专门数据处理
  • 河流水位和流量及陆地-海洋交换(重点是河口)
  • 湖泊水位和体积变化监测
  • 湿地
  • 雷达高度计与其他遥感数据的协同
  • 水力和水文建模及数据同化
  • 全球数字高程模型

对冰冻圈的理解进展

  • 南极和格陵兰地形、体积和质量平衡
  • 大陆冰川

建立三十年雷达高度计记录:挑战与成就

  • 定标和长期监测仪器:偏差、漂移模型、缺点、改进
  • 用实地数据验证长时间序列
  • 从LRM到SAR雷达高度计:如何确保无缝过渡
  • 全球和区域多卫星海平面变化:空间和时间记录
  • 精度进展:从15厘米到毫米(和亚毫米/年)挑战!
  • 有趣/意外的科学结果:绝对动态地形、全球和区域平均海平面趋势、湖泊和河流排放趋势、冰量趋势、年际变化中的涡旋过程、十年振荡…

雷达高度计、其他数据和模型之间的协同

  • 与实地数据的比较:潮汐计、船舶数据、浮标、Argo浮标和HF雷达…
  • 与变化重力(GRACE、GRACE-FO、MAGIC/NGGM)、热膨胀(Argo)和雷达高度计的协同。
  • 海平面、海表温度、海洋颜色、海表盐度和风应力的协同
  • 海洋环流与海洋生物学和海-气耦合过程的相互作用的协同研究
  • 雷达高度计在海洋监测和运行预报系统中的影响
  • 业务化水文学

推广

  • 教育项目
  • 科学成果向公众的回报
  • 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推广卫星雷达高度计
  • 开放和公民科学

展望:下一代雷达高度计

  • 未来雷达高度计任务的要求(海洋学、沿海区域、内陆水、陆地、冰冻圈)
  • 业务化海洋学和水文学任务
  • 第三代高度计

中国地质大学的ChatGPT客套话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发表的一篇论文因未能删除包含ChatGPT典型客套话的“Certainly, here is a possible introduction for your topic”而受到公众关注。这一小疏忽不仅反映了ChatGPT在硕士及博士科研活动中的深入应用,而且暗示了它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的巨大潜能。

然而,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者们在审稿的最后阶段缺乏彻底的检查,导致文章开篇即暴露了ChatGPT的标准用语。这一插曲可能折射出背后的复杂情境,如博士生迫于毕业和奖学金的压力、导师急于完成项目等。更值得深思的是,该论文与另一篇论文在内容上的高度相似性——包括图像、数据和方法的显著重叠,而这正是使用ChatGPT所能有效减轻的问题。

这起事件不仅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研究中的渗透和应用,也反映了在追求科研效率和创新的道路上,学术界需要对原创性和学术诚信持续保持警觉。它提醒我们,在利用AI技术优化研究流程的同时,必须更加严谨地处理研究成果,确保科学探索的纯粹性和独立性不受损害。

审稿忘了删除提示词

如我之前所介绍的AI审稿可能性,在我审稿的实际经历中,曾因忘记删除提示词而引发了与作者的一系列交锋。首先尽管是使用AI做了语言的润色和和结构重组,但这的确是我审稿过程的意外疏漏,不过也反映了作者对看到AI痕迹的复杂反应。该作者对修改建议表现出明显的不情愿,甚至采取反击态度,这导致了两次大修和一次小修的结果,但文章质量仍未达标。

怎么使用ChatGPT科研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ChatGPT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们确实站在了科技文明的一个新的交汇点上。AI在写作论文、审阅论文乃至科研工作的其他方面的应用,引发了对于人类科技文明未来发展的广泛思考。AI是否能够创造知识,目前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目前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来看,AI特别是像ChatGPT这样的工具,在某些方面已经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在科研中的实用性

  1. 语言润色:ChatGPT在语言润色方面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科研写作的效率和质量。它不仅能帮助非英语母语的研究者改善论文的语言表达,还能让论文的叙述更加清晰流畅。这种能力已经对传统的论文润色服务产生了显著的冲击。

  2. 数据处理编程:ChatGPT在辅助编程方面同样表现出色,特别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领域。它能够基于准确的提示词提供高效可靠的编程解决方案,让数据分析变得更加高效,大大缩短了科研项目的周期。

创新与限制

尽管AI在实用主义角度上有着诸多优点,但其在创造全新知识、理解复杂概念和进行创新性研究方面的能力仍然有限。AI目前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帮助人类加工、分析信息和数据,而真正的创新和洞察仍然需要人类的直觉、经验和深刻理解。

未来的可能性

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预见AI在科研工作中的角色将会更加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研究者的作用会被边缘化。相反,最理想的情形是人类与AI合作,结合AI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人类的创造力与直觉,共同推动科学研究的边界。如同IEEE的规定所反映的那样,允许使用ChatGPT写作论文,但需要公开声明AI工具的使用,正是这种合作模式的一个体现,它既保证了研究的透明度和可靠性,也开启了科研工作新的可能性。

论文地址: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473765

据中科院海洋所官网报道,我国科研人员已经开发出实时、高精度、低成本的GNSS波浪反演技术,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遥感权威期刊IEEE TGRS。该方法预计将GNSS硬件成本再次大幅降低(约50%),采用消费级别的单频GNSS芯片就能实现高精度的波浪信息提取。

研究表明海浪在时间和空间域上呈现出显著变化的特性,因此对海浪进行有效监测对于海洋灾害防护和海洋动力变化精确预测非常关键。虽然人类在海浪观测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高昂的观测成本严重限制了对海浪进行广泛监测的能力。GNSS浮标通过在全球统一的坐标框架内直接测量海面的高度和速度,为高精度地测量波高、波周期和海浪能谱等关键参数提供了可能。然而,导致GNSS浮标未能大规模部署的主要原因包括硬件成本高、实时性难以保证以及对基站的依赖等问题。

此项研究综合对比了GNSS的原始多普勒、事后动态载波相位差分PPK、双频消电离层组合的时间差分载波相位(Time-Differenced Carrier Phase,TDCP)以及单频TDCP等方案测速精度。结果显示,单频TDCP方案的测速精度比原始多普勒技术提高了将近五倍,并且也相对于PPK和双频TDCP方案有所提高。通过在海上进行的实际测试,证明了单频GNSS在测量波高和周期方面的精度分别可达到6厘米和0.1秒,这与昂贵的传统加速度计海浪浮标的测量精度一致。

基于这一创新算法,我国研究团队正致力于开发一款高精度单频GNSS浮标。这款浮标不仅成本低廉,数据处理量小,性能稳定,算法简化,还具备灵活布放的特点,既可采用漂浮式也可进行固定式布放,对于实现人类对海浪进行全面监测具有深远的影响。

文章第一作者是徐永生团队在读博士生杨磊,徐永生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合作单位还有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希腊克里特大学、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等单位。

新闻链接http://qdio.cas.cn/2019Ver/News/kyjz/202404/t20240402_7067782.html

Utilizing PPK, L1 TDCP, LC TDCP, and Original Doppler Methods to Determine NEU Direction Velocity Accuracy

GNSS浮标和业务化波浪浮标的结果对比

小型GNSS浮标模型

浮标静态观测测试

为了更好地辅助海洋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选择适合发表论文的期刊,我们综合整理了海洋科学(Oceanography)学科相关期刊的中科院分区信息。为提供全面参考,我们还包括了JCR 2023年的分区数据及各期刊的影响因子。这项整合旨在帮助研究者全面考量期刊的影响力,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这一做法尤为重要,因为仅依赖中科院分区选择期刊可能存在误导性。

在最新的中科院分区表中,我们观察到TOP级别的海洋科学期刊数量有显著减少。具体来说,OCEAN ENGINEERING、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和 JGR-Ocean 等期刊不再被列为TOP期刊。此外,Frontiers系列中的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获得了升级,成为了二区TOP期刊。

然而,这一变化与中科院系统内的海洋研究所的实际做法产生了矛盾。值得注意的是,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并不认可 Frontiers 系列期刊,并且似乎也没有采用中科院分区作为学生毕业和考核的评价标准。这种情况显得相当奇怪,反映出即便是在同一学术体系内,对于期刊评价和认可的标准也存在显著差异。

Oceanography学科期刊目录

注:红色为中科院TOP期刊,黄色为国产期刊。

2023年中科院分区-遥感领域期刊

昨日,中科院公布的2023年科技论文分区表激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其中,遥感领域多个知名期刊分区被降级,如IEEE TGRS从一区TOP降至一区非TOP,IEEE GRSL由二区跌至三区,以及JOURNAL OF GEODESY从一区TOP下滑至二区非TOP,几乎未有期刊出现上涨。有一个例外是IEEE 的JSTAR从三区升级为二区TOP,而在IEEE的遥感期刊系列中,一般是IEEE GRSL或者TGSR拒稿后,建议转投JSTAR。这些显著的变化不仅暴露了分区评价标准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可能对国内的博士、硕士生毕业标准,以及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和岗位竞争造成影响。这类波动还可能迫使科研工作者在选择发表论文的期刊时,面临困惑,并不得不进行不必要的策略调整。

在许多科研人员看来,中科院最新的科技论文分区表更新引发的争议,被形象地比喻为“屎上雕花”——表面看似精细的分类工作,实际上难以掩盖其本质上的缺陷。这种评价系统的不透明性和频繁变动,有可能将期刊分区排名变成形式主义的追求,而不是真正反映学术质量的指标。这对于那些依赖分区指导进行科研工作的人员来说,无疑构成了一个不小的挑战。

过去就有声音指出,分区调整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旨在推动投稿至国内期刊,通过提升它们的分区等级来实现这一目标。然而,这种做法在很多情况下,并未真实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特别是一些国际上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小众学科顶级期刊,在中科院的评价体系中被低评为三区或二区,这与它们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和实际的学术影响力形成了显著的对比。这种评价标准的偏差,不仅可能误导科研人员的发表决策,而且可能抑制学术领域的真正创新和发展。

中科院最新发布的科技论文分区表引发的争议,揭示了国内评价体系可能过于侧重于简单的分区排名。科研评价应更注重原创性、研究深度和社会影响,而非单纯的分区排名。面对这一体系的变动,科研人员应专注于研究的真正价值,如解决实际问题和技术创新,而不是仅仅追求期刊排名。

部分遥感期刊2023最新分区

序号 Journal Name JIF2023 分区2023 TOP
1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Magazine 14.6 一区
2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3.5 一区
3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12.7 一区
4 Satellite Navigation 11.2 一区
5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8.2 一区
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7.5 一区
7 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6.7 二区
8 Plant Phenomics 6.5 一区
9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6 一区
10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5.5 二区
11 Remote Sensing i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5.5 二区
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5.1 一区
13 Remote Sensing 5 二区
14 GPS SOLUTIONS 4.9 一区
15 Drones 4.8 二区
16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4.8 三区
17 JOURNAL OF GEODESY 4.4 二区
18 PFG-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4.1 四区
19 Big Earth Data 4 三区
20 European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4 四区
21 Geocarto International 3.8 四区
2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3.4 三区
23 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3.4 三区

2023年Nature和Science海洋遥感和物理海洋论文

随着一年的即将结束,我们回顾了《Nature》和《Science》期刊在过去一年中发表的物理海洋学和海洋遥感领域的论文。从众多研究中,我们精心挑选出了十篇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论文,以此来展示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现。愿这些卓越的研究激励我们所有人在新的一年里继续追求学术上的卓越成就。

Tips: 使用WoS进行文献检索,设定期刊和关键词。

一、21世纪全球沿海浮游植物水华的变化趋势

Dai, Y. et al. Coastal phytoplankton blooms expand and intensify in the 21st century. NATURE vol. 615 280+ (2023).

这篇2023年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论文由Yanhui Dai等人完成,探讨了21世纪全球沿海浮游植物水华的变化趋势。研究利用2003年至2020年间的全球卫星观测数据,分辨率为1公里,制作了沿海浮游植物水华的日常分布图。结果表明,全球153个沿海国家中有126个出现了浮游植物水华。全球范围内,水华的空间范围增加了13.2%,频率增加了59.2%,而在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华却有所减弱。

研究发现,海表面温度(SST)的上升可能刺激了高纬度地区水华的发生。特别是在阿拉斯加海域、波罗的海等地区,水华频率与同期SST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气候变化对海洋环流的影响,如海表面温度梯度的变化,也对水华的形成产生了影响。例如,加州流域、加那利流域和孟加拉流域等地区的水华变化与海表面温度梯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研究还指出,人类活动导致的营养物质输入可能也对水华趋势产生了影响。例如,阿拉伯海的水华减弱可能与周边国家减少化肥使用有关。此外,亚洲一些国家水华增强可能与化肥使用量激增相关。研究通过每日水华事件的映射,为理解水华形成、维持和消散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有助于开发预测模型,以减少有害水华的影响,并帮助制定控制营养物质排放和其他刺激有害水华因素的政策决策。同时,考虑到许多水华对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和养殖渔业具有积极影响,这些结果也可用于制定维持这些有益水华的政策和管理措施。

二、大气气溶胶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Westberry, T. K. et al. Atmospheric nourishment of global ocean ecosystems. SCIENCE 380, 515–519 (2023).

本论由T. K. Westberry等人撰写,发表于2023年5月4日的《Science》杂志。研究重点在于大气气溶胶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虽然海洋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深层海水的上涌,但大气气溶胶(尤其是沙漠沙尘)也被认为是另一个潜在的营养源。通过分析卫星观测到的海洋颜色变化,研究团队展示了沙尘沉降如何影响全球浮游植物的分布,且这种影响因地区而异。预计气候变化将改变这种机制的相对重要性。

研究中利用了14年的全球尺度沙尘沉积模型数据与卫星海洋颜色产品,揭示了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对大气沙尘沉积的普遍响应。具体而言,他们利用了MODIS-Aqua(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on the Aqua satellite)卫星上的仪器来观测海洋颜色,从而分析全球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分布和生物量变化。在稳定的低纬度海洋区域,这些响应主要表现为浮游植物群落生理状况或健康状况的改善,而在季节变化较大的高纬度海域,则常常观察到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增加。研究估计,海洋上的沙尘沉积每年支持255太克碳的初级生产力,占全球年度出口生产的4.5%。在某些区域,这一贡献可以达到年度出口颗粒碳通量的20%到40%。全球变暖预计将改变大气中沙尘的负荷和沉积模式,使得这种营养源对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贡献变得不确定。

这项研究突出了大气沙尘作为海洋生态系统额外营养源的重要性,并指出气候变化对这种机制的潜在影响。通过使用卫星海洋颜色产品,研究提供了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对常规但规模较小的沙尘沉积事件的观测证据。这一发现强调了海洋生物对大气输入的广泛响应,这种响应虽然只是总浮游植物储量或年度净初级生产的一小部分,但它们是海洋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生变化。

三、海洋水色遥感揭示气候变化

Cael, B. B., Bisson, K., Boss, E., Dutkiewicz, S. & Henson, S. Global climate-change trends detected in indicators of ocean ecology. NATURE (2023) doi:10.1038/s41586-023-06321-z.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分析20年的海洋水色(遥感反射率,Rrs)时间序列数据,揭示了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显著趋势。这些数据来源于Aqua卫星上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研究发现,在全球海洋表面的56%区域,主要是40°纬度以内的地区,Rrs出现了显著趋势。研究表明,低纬度海洋在过去20年中变得更加绿色。

与此同时,研究还使用了一种先进的海洋生态系统模型,该模型模拟了在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1世纪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通过对模型数据进行类似的分析,发现在46%的海洋区域中,20年内Rrs的气候变化信号已经显现,与观测到的趋势相似。这些模拟结果表明,观察到的Rrs趋势可能是由气候变化驱动的。

此项研究的发现对理解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Rrs是一个综合了多种变量的指标,它可以更早地反映出由气候变化引起的趋势,而不仅仅是单一变量如叶绿素的变化。这一发现强调了长期卫星任务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海洋保护和治理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四、北冰洋变暖过程的驱动力

Polyakov, I. V. et al. Fluctuating Atlantic inflows modulate Arctic atlantification. SCIENCE 381, 972–979 (2023).

这篇论文由Igor V. Polyakov等人撰写,发表于2023年8月31日的《Science》杂志。研究聚焦于北冰洋变暖的一个主要原因,即大量来自北大西洋的温暖水流被输送到高纬度海洋中,这一过程被称为“大西洋化”。文章探讨了这一过程的驱动力,发现大规模的气候模式——北极偶极子模式,通过造成大西洋输入流在弗兰姆海峡和巴伦支海的变化,导致北极海洋环流、淡水通量进入美拉西亚盆地、海洋分层和热通量的变化。

研究表明,北极偶极子模式中的反气旋风在北美和欧亚大陆上空产生的气候模式,调节了来自北大西洋穿越北欧海的输入。2007至2021年间,这种“开关机制”削弱了北向输入,增加了跨越弗兰姆海峡的海冰输出,并增加了巴伦支海的输入。北极偶极子模式正相位(AD+)导致加强的北极海洋环流,将淡水转移到美拉西亚盆地,增强了分层,降低了那里的海洋热通量,从而减缓了2007年以后的海冰损失。北极偶极子模式负相位的转变可能会加速北极海冰的衰退,从而进一步改变北极气候系统。

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揭示了高纬度大西洋化的关键驱动机制,并为全面理解北极气候系统的运作提供了信息。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北极海冰变化、海洋环流和淡水通量的长期趋势至关重要,对于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五、全球变暖下连续性拉尼娜事件增加

Geng, T. et al. Increased occurrences of consecutive La Nina events under global warming. NATURE vol. 619 774+ (2023).

这篇于2023年7月26日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论文,由Tao Geng及其团队撰写,着重探讨了全球变暖背景下连续性拉尼娜事件增加的情况。文章指出,与单年拉尼娜事件相比,连续性拉尼娜特征为更广泛的纬向东风和较慢的赤道太平洋热量回充,使得冷异常持续,并对全球气候、生态系统和农业产生长期影响。研究利用未来温室气体强迫下的气候模型,发现在低排放情景下连续性拉尼娜事件增加了19%,而在高排放情景下增加了33%,且在更高排放情景下模型间共识更强。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导致副热带东北太平洋的平均状态增温,在响应厄尔尼诺暖异常时产生了比20世纪更向北的异常东风。由于赤道东太平洋的增温最大,使得北扩的异常模式更为敏感。与北扩的东风异常相关的较慢热量回充有助于第一年拉尼娜的冷异常持续到第二年。因此,像历史上连续性拉尼娜事件期间所见的极端气候现象在21世纪可能更为频繁。

本研究揭示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与副热带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的加剧,这一发现超越了近期关于单向变暖诱导北太平洋子午面模式(NPMM)对厄尔尼诺影响增强的研究。此研究结果表明,未来连续性拉尼娜事件频率可能增加,强化了迫切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轻其不利影响的呼吁。

六、人为导致的北半球热带环流减弱

Chemke, R. & Yuval, J. Human-induced weakening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ropical circulation. NATURE vol. 617 529+ (2023).

这篇于2023年4月17日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论文,由Rei Chemke和Janni Yuval撰写,标题为“人为导致的北半球热带环流减弱”。文章指出,由于赤道环流(Hadley circulation)在热带地区负责大部分向极地输送大气热量和水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低纬度地区的降水和温度的纬向模式。因此,为了增强我们对人为气候变化的准备,准确评估赤道环流对人类排放的响应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关于近期北半球赤道环流强度变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气候模型模拟出环流的减弱,而大气再分析资料大多显示环流的增强,但大气再分析被发现在环流强度上存在人为偏差,导致人类排放对近期赤道环流变化影响未知。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使用海平面气压测量来约束赤道环流的近期变化,并显示出与最新一代气候模型一致,环流在近几十年显著减弱。研究进一步表明,环流的减弱可归因于人类排放,这增加了我们对人为热带气候变化预测的信心。鉴于赤道环流在低纬度地区的巨大气候影响,近期人为导致的流动减弱意味着对热带-亚热带区域气候的更广泛影响。

七、格陵兰岛东北部冰流大面积内陆变薄和加速

Khan, S. A. et al. Extensive inland thinning and speed-up of Northeast Greenland Ice Stream. NATURE vol. 611 727+ (2022).

这篇于2022年11月9日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论文,由Shfaqat A. Khan等人合著,关注了格陵兰岛东北部冰流(Northeast Greenland Ice Stream, NEGIS)的内陆变薄和加速现象。研究表明,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表面融化和冰流入海的增加,格陵兰冰盖(GrIS)的冰量损失加剧。NEGIS作为格陵兰岛最大的流域,连接冰盖内部和低海拔海洋终止冰川的快速流动冰的主要通道,对全球海平面上升有重要贡献。

研究使用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观测、卫星数据获取的表面高程变化和表面速度,选取正确的底部条件用于冰流数值模型,然后用这些模型进行未来模拟。研究发现,自2012年起由前缘变化引发的广泛加速和变薄现象已经向内陆传播超过200公里。模型结果表明,这一海洋基底部分到2100年将贡献13.5-15.5毫米的海平面上升,预计本世纪将发生急剧变化。这项研究表明,测量冰速和高程在内陆的微妙变化有助于约束未来质量平衡的数值模型,较高端的预测与观测结果更为吻合。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NEGIS通过两条快速流动的海洋终止出口冰川——Nioghalvfjerdsfjord Gletscher (NG) 和 Zachariae Isstrøm (ZI)——排放约12%的格陵兰岛内陆冰。这一区域拥有1.1米海平面上升当量,并以一个约600公里长、30-50公里宽、连接冰盖深处和较低海拔海洋终止出口冰川的快速流动主干为特征。理解NEGIS上下游速度之间的耦合对于准确预测其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贡献至关重要。尽管以前的研究表明卫星干涉测量可以提供高度详细的整个冰盖速度图,但检测冰流加速的能力仅限于边缘区域。作者量化了NEGIS深处(超过100公里内陆)的加速和变薄,并展示了这些测量对未来模拟至关重要,因为它们能更好地约束底部条件。

八、热带大西洋气候的多年代际变化

He, C. et al. Tropical Atlantic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 is dominated by external forcing. NATURE (2023) doi:10.1038/s41586-023-06489-4.

这篇于2023年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论文,由Chengfei He等人合著,探讨了热带大西洋气候的多年代际变化,特别是大西洋海表面温度(SSTs)、撒哈拉以南非洲降雨和飓风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自1950年以来,由人为排放和火山气溶胶引起的辐射扰动主导了热带大西洋SSTs的赤道梯度变化,这一变化是大西洋飓风形成和撒哈拉以南非洲降雨的关键决定因素。

研究通过分析CMIP6地球系统模型的大量集合发现,这些模型在1950年左右高估了北半球相对于南半球的长期温暖趋势,以及与之相关的大气环流和降雨变化。当去除这些高估的趋势后,SSTs与大西洋飓风形成和撒哈拉以南非洲降雨之间的关联作为对辐射强迫的响应出现,特别是在1950年之后,当时人为气溶胶强迫较高。研究结果表明,与整个北大西洋SSTs相比,热带大西洋SST梯度是热带影响的更强决定因素,因为梯度通过局部大气环流更直接地与热带影响相联系。

这项研究强调了大西洋飓风活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降雨变化可以根据人为排放和火山活动驱动的辐射强迫进行预测,但由于信噪比悖论和未来气候强迫的不确定性,这些预测的准确性受到限制。

九、北极海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Sumata, H., de Steur, L., Divine, D. V., Granskog, M. A. & Gerland, S. Regime shift in Arctic Ocean sea ice thickness. NATURE vol. 615 443+ (2023).

这篇2023年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论文由Hiroshi Sumata等人完成,展示了北极海冰厚度的显著变化。研究表明,2007年北极海冰从厚实且粗糙的状态转变为更薄且更均匀的覆盖。通过在过去三十年里对位于弗拉姆海峡的海冰进行持续监测,发现了这一转变。在转变后,厚实且粗糙的冰块比例减少了一半,并且至今没有恢复到之前的状态。这一转变的时机先于北极盆地海冰停留时间的两阶段减少,首先发生在2005年,随后是2007年。研究还展示了一个简单的模型,该模型描述了海冰动态变厚的随机过程,并解释了观测到的海冰厚度变化是由于停留时间的减少所导致的。

该研究强调了气候变化对北极海冰的长期影响,通过减少停留时间与北极海洋邻近边缘海域和架区的耦合海冰过程相联系。北极海冰的形成区域主要在阿拉斯加至西伯利亚的北极边缘海域,然后被跨极漂流携带到中央北极,维持着多年冰盖。自2007年以来,这些区域的海冰在夏季更容易融化,并且在秋季新冰形成的开始也被延迟。这些过程通过大规模海冰运动将冰从边缘海带到中央北极,进而影响了整个北极的海冰特性。

这项研究表明,北极海冰厚度的变化与其在北极盆地的停留时间密切相关,这强调了北极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部分的海洋-海冰过程的重要性。由于这些区域在过去二十年末期的夏季海冰浓度降低,导致了2005年和2007年北极海冰停留时间的降低。气候变化对北极海冰的这种长期影响表明,由于在冰的形成区域海洋热量的增加,北极海冰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可能是不可逆的。

十、深海环流的变化及其与南极融冰的关联

Li, Q., England, M. H., Hogg, A. McC., Rintoul, S. R. & Morrison, A. K. Abyssal ocean overturning slowdown and warming driven by Antarctic meltwater. NATURE vol. 615 841+ (2023).

这篇文章由Qian Li等人于2023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主题是深海环流的变化及其与南极融冰的关联。深海洋环流是全球经纬向翻转环流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全球海洋的热量、碳、氧和营养物质的循环至关重要。最显著的历史趋势是高纬度南大洋的增温,但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过程驱动了这种增温,以及这种增温是否与海洋翻转环流的减缓有关。由于观测数据的限制和气候模型在该地区的偏差,难以将变化归因于特定的驱动因素。此外,未来的变化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为最新的协同气候模型预测未考虑到动态冰盖融化。

研究利用高分辨率耦合海洋-海冰模型,展示了在高排放情景下,未来30年深海洋增温将加速。研究发现,南极周围的融水输入导致南极底层水(AABW)收缩,为温暖的环极深水进入大陆架提供了通道。AABW形成的减少导致深海洋变暖和老化,这与最近的观测数据一致。相比之下,预测的风和热力驱动对AABW的性质、年龄和体积影响甚微。这些结果突显了南极融水在决定深海洋翻转环流方面的关键重要性,对全球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气候的影响可能持续数个世纪。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并要求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1,2],这些思想为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贯彻这些理论要求,对于海洋调查事业而言,意味着必须深入理解并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在推动海洋调查事业的新时代发展中,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海洋调查的各个方面。

参考: [1]熊伟,自然资源部测绘发展研究中心,关于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主要矛盾的认识,2023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征文优秀论文二等奖

首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意味着我们的海洋调查工作必须聚焦于服务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在保护海洋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其次,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意味着我们需要针对海洋调查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如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寻求创新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采纳系统观念,我们必须认识到海洋调查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和多方面的协调与合作。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海洋调查事业必须通过改革和法治的手段,持续优化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确保海洋调查工作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取得新成就,为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 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64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现实意义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政党制定路线、开辟道路、形成战略的基本依据[1,2]。可以说,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分析和把握,在国家、社会治理中具有先手棋和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来看,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总体经历了五个阶段[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至文革结束期间“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历史上,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和处理展现了从经验和教训中学习并逐步提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一过程不仅揭示了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而且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实际指导[3]。认识并处理这些矛盾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样,对于任何特定区域或事业,准确识别和掌握主要矛盾对其发展前景同样至关重要[1]。

[3] “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论-人民网.” Accessed: Dec. 24, 2023. [Online]. Available: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505/c40531-31063498.html

当前海洋调查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海洋调查作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关键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海洋调查事业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也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一主要矛盾发生了明显变化。

  • 关于海洋调查事业的组成

在分析海洋调查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时,首先需要清晰地理解其组成和结构。海洋调查涉及对海洋环境、生物多样性、资源潜力的研究,以及对相关海洋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表述。换言之,海洋调查的目的是准确地捕捉和呈现海洋空间及其特性,为人类在海洋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活动中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在实践中,海洋调查通常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公益性科研项目和私营部门的市场化活动构成,同时还包括海洋信息市场的规范管理和海洋安全的维护。这样的工作模式自20世纪末就已确立,并持续到今天。

  • 关于海洋调查事业的工作定位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海洋强国”构想,强调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并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指出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主权维护、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海洋调查事业的主要任务是支撑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先进、保障生态健康、强化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和管控。这一定位不仅要求我们加强海洋科技实力,实现自主自强,还要求我们通过原创性科技攻关,提高国家能源自给率,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海洋调查事业不再仅仅局限于资源的勘探和数据的采集,而是成为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支撑,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多个层面。随着中国海洋大国地位的确立,海洋调查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海洋事业的发展状况和海洋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兴衰安危。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海洋调查工作需紧密围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力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努力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海洋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生态健康、管控有力、合作广泛的海洋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 海洋调查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在明确了海洋调查事业的构成和工作定位之后,可以准确把握其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可以说,从建国以来到“十二五”时期,海洋调查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海洋资源的日益增长需求与海洋调查及资源利用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自“十二五”规划以来,随着我国卫星遥感技术、海量多源异构海洋数据处理能力的显著增强,以及海洋科技和现代化海洋调查基准体系的建立,国家安全形势的演变,海洋调查事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对更及时、更高效、更可靠的海洋调查信息的日益增长需求与海洋大数据挖掘、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立体海洋观测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尽管我们的科技赋能明显增强,数据爆发式增长,但发展仍然不平衡,特别是在深度数据挖掘和精细化立体观测方面。

解决海洋调查事业主要矛盾的策略

理解新时代下海洋调查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为了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推动事业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这要求我们“对症下药”,明确识别并解决矛盾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针对主要和次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和方法。

(一) 理清海洋调查事业的主要矛盾各个方面

针对海洋调查事业的组成及其功能定位和实际发展,海洋调查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海洋资源的调查和信息供给能力不足,海洋科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海洋信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程度不高,以及海洋调查行业监管相对薄弱。例如,对海洋资源的调查和信息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传统的海洋调查方法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海洋信息资源的开放使用程度较低,网络化海洋信息应用水平不高。在海洋科技领域,我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仍依赖进口,如深海探测装备和高精度海洋监测仪器,国产设备在技术水平和可靠性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此外,我国海洋信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较弱,海洋调查行业监管体系尚需完善,特别是在新体制下的管理需求和“放管服”改革的推进中。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充分协调海洋调查领域的发展与安全关系。海洋调查事业的核心任务是深层次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而这些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为确保海洋信息安全,相关的管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除此之外,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化发展模式和组织管理效能也是影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

(二) 持续聚焦海洋调查事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键方面,同时关注次要矛盾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推动海洋调查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解决该领域的主要矛盾。这意味着持续专注于海洋调查事业的核心问题,同时也不忽视其中的次要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在保障海洋调查安全的同时,推进海洋调查领域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坚持“发展为首要任务”的原则,通过科技创新和安全保障实现更好的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深化海洋调查科技的自主创新,培育海洋调查领域的创新文化,解决关键技术上的依赖问题,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这意味着鼓励探索新方法、新技术,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合作。创新文化的培育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推动海洋科学的发展。应该加强海洋调查基础设施,如研究船只、海洋观测站、深海探测设备等的建设和升级,是提高海洋调查能力的关键。这不仅包括物理设施的建设,还包括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提升。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深入探索和保护海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亟需跨学科人才,我们应加强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交流,构建一个多元化、专业化的海洋调查团队,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在海洋调查中发挥更大作用。此外,持续推进建立和完善海洋调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深化海洋调查科技体制的改革,释放创新动能,优化海洋信息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海洋信息市场体系,以及一个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严格执法为重点的现代化海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这包括制定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标准与规范,以及确保海洋调查活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Future Vision for Autonomous Ocean Observations,C. Whitt et al.,  2020

加强国际合作并共同参与国际重大海洋计划对于提升我们国家在全球海洋领域的话语权至关重要,这不仅体现了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而且为全球人类的福祉做出了贡献。海洋作为全人类共享的资源,其公海调查和研究需要全球合作,尤其是在生态和地缘政治都极为敏感的南极和北极区域。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向联合国提出了将2021年至2030年定为国际海洋科学可持续发展十年的提议,十年的核心之一是扩展和加强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确保在所有海洋盆地建立持续和可靠的观测系统,为各类用户提供易于获取、及时和可操作的数据和信息。我们国家应该积极参与这一历史性的全球努力,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设计和实施海洋科学十年计划。参与这样的国际倡议不仅将提升我们在全球海洋事务中的地位,还将帮助我们在全球海洋科学和政策制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保障海洋调查信息安全方面,首先需要构建基于信用监管的新型海洋调查行业监管体系。这包括以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推动海洋调查行业信用管理政策的改革。围绕海洋调查活动、涉密海洋调查成果的提供与使用、海洋调查市场行为等方面,开展全链条的信用监管,确保从事前、事中到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其次,推进海洋调查信息领域法规政策标准的“立改废”,夯实安全管理的法制基础。根据《自然资源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和“放管服”改革要求,细化和优化海洋调查信息领域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职责和监管任务分工,指导地方,特别是市县级政府,完善海洋调查行业监管职责,加强监管力量。此外,为保障海洋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应建立一个全面、高效的海洋调查数据共享平台至关重要。这个平台应支持各类海洋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使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能轻松获取所需信息。数据共享将促进科学研究的协同,加快海洋科学的进步。

我们还需要加快推进海洋信息保密处理技术的创新,并积极调整海洋信息公开使用的管理政策。例如,1996年颁布的《海洋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这些政策调整将帮助更好地保护关键海洋信息,同时确保其合理利用。同时,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我们将升级改造海洋信息安全防控技术体系。这包括完善数据管控、溯源追踪、重要数据监控等平台的建设,强化对海洋信息服务及其安全风险的跟踪防控,从而不断提升海洋信息安全监管能力。这些措施将确保海洋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促进海洋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进一步支持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

提升公众海洋意识是海洋调查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教育、宣传、参与体验、多元合作以及文化艺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对海洋资源重要性和海洋环境保护紧迫性的认识。具体方法包括在学校和社区开展海洋科学教育,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强化海洋保护信息的传播,鼓励公众参与海滩清理、公民科学项目等实际活动。与此同时,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科研机构需要协作,推动海洋保护的倡议和政策,加强公众对可持续海洋行为的认知。此外,利用电影、音乐、艺术作品等文化形式激发公众情感共鸣,促进全社会共同维护海洋健康的良好氛围。这些综合措施将为海洋调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和动力。

具体矛盾问题的解决之市场秩序

在解决海洋调查事业面临的具体矛盾问题时,我们需要首先关注海洋调查市场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那些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目前最为迫切和明显的矛盾,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来解决。

例如,军委装备发展部发布的《关于征集全军装备采购招标评审专家违规违纪线索的公告》是解决市场秩序问题的一个良好示例。通过征集违规违纪线索,这一举措对市场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产生了震慑作用。在海洋调查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例如层层分包过程中的微腐败现象。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海洋调查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威胁到海洋调查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本公众号作为一个专注于科学技术的平台,我们不仅致力于传播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也深切关注海洋调查领域中存在的市场违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我们深知,海洋调查领域的市场问题可能会对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揭露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保障海洋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决心发挥本平台的影响力,为揭露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支持。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积极参与:

  1. 媒体关注与公开报道:接受大众投稿,利用我们的平台,发布关于海洋调查市场中违规和不公行为的调查报告,提供深入、客观的分析,揭露问题的本质。

  2. 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对于愿意深入调查和报告这些问题的研究者、记者和机构,我们将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3. 建立合作网络:与其他科技媒体、研究机构和监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监督和揭露不正之风的网络。

  4. 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通过社交媒体、网络研讨会和公共论坛等形式,鼓励和促进公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支持和参与到监督和改革中来。

我们鼓励广大读者、专业人士和公众,如果您发现海洋调查领域中存在的市场违规、不平等或不公正现象,或者拥有相关的信息和见解,请通过私信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承诺对您的信息保密,并认真考虑每一条反馈。

同时,我们也鼓励您转载本文,以增强社会对海洋调查领域市场问题的关注和理解。我们坚信,通过这些努力,不仅能够提升海洋调查领域的市场规范和公平性,还能够促进整个海洋科学界的健康发展,为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国作家。1854 年,梭罗出版《瓦尔登湖》,描述他在瓦尔登湖畔度过两年多(1845-1847)的隐居生活。在《瓦尔登湖》中,梭罗以文学家兼自然观察者的身份,细致记录了瓦尔登湖自然现象,他不仅描绘了湖冰从凝结到融化的全过程,还科学地测量了水温、流速和湖底地形,展现了卓越的测绘技能,特别是在水深测绘方面。

尽管梭罗的文学作品直到20世纪初才受到广泛赞誉,但他在生前作为一名测量师就已经颇受认可。梭罗于1862年去世后不久,他的朋友兼导师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撰写了一篇纪念文章。爱默生在文章中提到:“梭罗天生就具有测量的才能,这是源于他深厚的数学知识……他在测量领域展现出的精确性和技术技巧赢得了广泛赞誉,他能够轻松找到所有他想要的工作。”

梭罗自己把测量工作视为他与大自然互动的隐喻,他在《瓦尔登湖》中这样描述:多年来,我自视为暴风雪和暴雨的监督者,忠实地执行我的职责;作为测量员,不管是高速公路还是森林小径,甚至所有横跨土地的路径,我都负责测量,确保它们畅通无阻,并在所有季节都架设起桥梁和渡口。这段文字反映了梭罗对自己作为测量师角色的深刻理解,他不仅仅看待这份工作为一种职业,而是作为一种与自然界沟通和理解的方式,没有什么比原始调查更能让人更接近对这片土地和周围环境。

梭罗的身份作为测量员在中国尚未受到广泛关注,这一职业在他的生涯中被相对忽视。然而,正是这一身份深刻影响了梭罗的环境敏感性,并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考。作为测量员,梭罗亲身体验了自然环境的细微变化和复杂性,这些体验反映在他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和文学表达中。同时,梭罗也面临着理想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紧张关系,他需要在谋生的必要性和他对自然保护的深刻理解之间找到平衡。本文旨在通过搜集和整理英文文献与著作,深入探讨梭罗作为测量员的职业生涯对他文学和环保思想的影响。此外,计划发表一系列关于中外历史上著名测绘人物的小传,以加深公众对这一专业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主要参考:Thoreau the Land Surveyor, 2011, by Patrick Chura.

梭罗干测绘的时代背景

土地测绘在美国的历史和政治发展中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殖民时代。随着欧洲人对新大陆的定居,美国面临着无限的土地探索机会,而明确的边界划定对于土地所有权至关重要。这使得测绘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技术。在美国的永久定居过程中,测量师成为了这一过程的关键组成部分。测量师不仅拥有国家赋予的重要权力,还负责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忠于国家的财产定义和分配协议。

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第一份职业便是土地测量,他在15岁时开始学习测量,17岁作为官方测量师。在大约三年的职业测量生涯中,未来的总统完成了至少190次测绘,拥有了超过一千英亩的优质土地。华盛顿证明了早期美国测量师挖掘美洲大陆主要财富源泉的潜力,成为“当时大宗土地投机的初级合伙人”。

梭罗也许是另一个美国最著名的测量员。从他职业生涯开始,梭罗的名字就频繁出现在康科德的财政记录中,通过承担负责任的、专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政职能,梭罗与邻近镇的官员就边界位置进行了个人谈判。梭罗的土地测量工作揭示了其与环境保护主义理念和政治立场之间的复杂关系。

梭罗在1846年对瓦尔登湖的调查进行于一个特别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海岸调查在科学期刊和大众文学中频繁受到赞扬。海岸调查最初于1807年由美国国会授权,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军事和经济需求。这项工作为制作精确的地图和获取东海岸详细的地理知识提供了基础,对于体系化的沿海防御和保护国家不断增长的商业海运至关重要。梭罗对瓦尔登湖的调查可能受到了这一时期海岸调查的影响,梭罗对瓦尔登湖的详细调查和制图反映了19世纪美国海岸带测绘的时代特征,梭罗的这些工作不仅仅是自然观察的记录,也可能是对当时流行的海岸调查的一种响应。通过详细地测量和绘制瓦尔登湖的地图,梭罗可能在探索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在参与那个时代对精确地理信息的追求。

土地测量员

在1856年4月28日,梭罗完成了一份重要的测量图,并亲笔签名。这份手绘的完整测量图至今仍然保存着。图中左上角写着:“位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市西南部,属于托马斯·惠勒所有,由H.D.梭罗勘察。”签名中的“H”部分已经被撕掉。该测绘成果显示这块宗地占地26英亩,并详细指出了周边的属性。这份文件的草稿副本现存于康科德公共图书馆。

在康科德地区担任测量师的十多年间,梭罗的事业蓬勃发展,主要归功于他被公认的诚实和准确性。从1849年到他1862年去世之前,梭罗被誉为迅速发展的康科德地区最优秀的土地测量师之一。他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是因为他对工作的热情、诚实以及对测量本身的简单热爱。换句话说,梭罗之所以出色,是因为他没有把测量工作当作一种生意,而是当作一种艺术来对待,他经常被几何的美所吸引,而不仅仅是工作本身。他对一个人职业角色的看法很简单:不要雇佣一个为了钱而工作的人,而要雇佣一个因为热爱而工作的人。

实际上,作为测量员,他的收入超过了从事其他任何职业的收入。他的工作范围包括测量林地、农场、道路和商业地产,因而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报酬。有时,当康科德镇的选官向他支付报酬时,这笔钱实际上是直接来自国家。1851年,梭罗作为测量师从康科德镇赚取了六十四美元,主要用于规划道路和测绘边界线。梭罗的测绘活动为他提供了分析环境特征的机会,同时也成为他的主要收入来源。

然而,梭罗的土地测量工作与他的环保主义精神和政治立场之间的矛盾。虽然测量为梭罗提供了分析环境特征和赚钱的机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测量工作与梭罗作为自然作家的保护主义核心理念相悖。他在标记和细分瓦尔登湖附近的景观,规划康科德的房屋、谷仓和道路,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文明的侵犯和环境的破坏。此外,尽管梭罗在《公民不服从》中表达了对政府权威的强烈反对,但作为测量师的工作实际上使他与地方政府和市政秩序保持了某种程度的联系。通过他的测量工作,梭罗出售他的时间和劳动,参与了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财产界线的划分,这些都是建立在财产制度之上的活动,不可避免地与体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合作。

瓦尔登湖水文调查

在1845年,年仅28岁的亨利·戴维·梭罗前往瓦尔登湖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在他的名作《瓦尔登湖》中,梭罗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详细描述了他对湖泊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测量。在调查观测方面,他主要发现了湖冰的波动、风生浪对湖冰的侵蚀作用、冰层水下动力学、湖冰物候差异等。

首先当梭罗在冰面上测量时,他观察到冰面在微风下波动,存在类似于水面的波动。当他的水平仪两脚在岸上,第三脚在冰上,瞄准冰面时,他注意到即使冰面似乎牢固地附着在岸边,但在岸边一杆之远的地方,最大波动量达到了三四分之一英寸,而在中间可能更大。

当我勘察的时候,十六英寸厚的冰层,也像水波一样,会在微风之下有些波动。大家都知道在冰上,水准仪是不能用的。在当我的水准仪的三只脚,两只放在岸上,一只放在冰上,而在第三只脚上瞄准并观察时,冰上的极微小的波动可以在湖对岸的一棵树上,变成数英尺的区别。在湖心的波动,恐怕更大。谁知道呢?如果我们的仪器更精密的话,我们还可以测出地球表面的波动呢。

梭罗还注意到即使在寒冷的气候中,风吹动的水流和水波能够侵蚀周围的冰块。这一发现表明即使在结冰的湖面上,冰层下的水动力学仍然活跃,能够影响冰层的稳定性和厚度。这一点在自然界中是相对不为人所注意的现象,因为通常人们认为一旦湖面结冰,其下的水体就处于静止状态。具体来说,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风力作用于水体表面产生水流和波浪,这种水流、波浪可能会沿着冰层下方移动,从而对冰层的下表面产生侵蚀作用。结果,这可能导致冰层的厚度在不同区域出现变化,甚至可能在某些区域形成较薄的冰层,影响冰层的整体稳定性。

另外,梭罗还细致记录了其它发现:

  • 瓦尔登湖的独特性:

    “这一个湖,从不像邻近的那些湖沼的冰化得那样早,因为它深得多,而且底下并没有流泉经过。”

梭罗指出瓦尔登湖之所以比周围其他湖泊更晚解冻,是因为它更深,且底部没有流动的泉水。这反映了湖泊的深度和底部水源对冰层形成和融化过程的重要影响,深水湖泊由于水体较大,冷却和加热的过程更为缓慢,因此冰层持续时间较长。

  • 温度变化对冰层的影响:

    “夏季里在湖岸附近,涉水而过的人都知道的,靠湖沼的水要温暖得多。”

梭罗记录了湖泊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对冰层厚度的影响,特别是在湖岸附近。在夏季,湖岸附近的水温通常比深水处要高,这意味着春季时,随着气温升高,湖岸附近的冰层可能首先开始融化。

  • 湖泊温度的日变化:

    “夜是冬季,早晨和傍晚是春秋,中午是夏季。”

梭罗通过对瓦尔登湖一天中温度变化的描述,提出了湖泊生态系统对日温差的敏感性。他将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比作一年四季,突显了湖泊温度如何随着日照和气温变化而波动,进而影响冰层的稳定性。

  • 冰层跨介质声传导现象:

    “湖发射了它的黄昏礼炮,很有定时。”

梭罗描述了冰层在温度变化下产生的声响,如爆裂声和隆隆声,这些声音是气温变化对冰层物理状态产生影响的直观体现。他提到湖泊在特定时间发出的声音,如黄昏时的隆隆声,反映了冰层对气温升降的反应。

瓦尔登湖水下地形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描写了对湖泊精确的水深测量,这项工作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而且成为他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水深测量工作体现了他的科学思维和方法论。他的测量方法简单却精确,使用钓鱼线和重石作为测量工具,这种方法虽然原始,但在当时是有效的科学实践。通过测量,梭罗确定了湖的最大深度为102英尺,加上水面上涨的五英尺,总深度达到了107英尺。这一发现颠覆了当地人对湖泊深度的传统看法,他们曾误以为瓦尔登湖是无底的。

我用一根钩鳕鱼的钓丝测量了它,这很容易,只需在它的一头系一块重一磅半的石头,它就能很准确地告诉我这石头在什么时候离开了湖底,因为在它下面再有湖水以前,要把它提起来得费很大力气。

在整个过程中,他在瓦尔登湖冬季结冰的湖面上钻了超过一百个深达十六英寸的探测孔。这个艰苦的过程,不仅考验了他的体力,也是对他意志力和专注力的极大挑战。他由此测量了湖的深度,还绘制了湖底地图,并在多个点记录了深度。他发现湖底总体上是规则的,特别是在湖中心,这部分底部平坦且变化不大。他的测量结果表明,湖的最深处恰好位于湖的中心,这一点在湖的最长和最宽处的交点上得到了证实。在测量和绘制湖泊岸线时,梭罗使用了角度交叉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提供令人满意的准确性。梭罗没有沿着湖泊漫长且不规则的周边进行测量,而是利用湖面冰冻的事实,使用从其开阔表面取得的罗盘方位来定位岸线上的选定位置。

在最深的部分,有数英亩地是平坦的,几乎不下于任何阳光下、和风中那些被耕植了的田野。

河道测量

梭罗在1859年和1860年对康科德河进行了深入研究,这项研究几乎成为他的全职工作。他详细记录了河流的环境参数,包括水位变化、桥梁高宽、河床特性、水流情况、洪泛区湿度、水温、浊度以及河谷生态系统的植物。这些记录不仅是他个人和哲学写作的一部分,也成为他参与当地环境政治争议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在康科德河流域的争议中,梭罗被河流草地协会雇佣,为反对大坝建设的案件提供帮助。他测量河流深度和流速,并研究了河流的历史和康科德流域的定居历史。尽管梭罗未直接参与法律争议,但他的工作被视为中立的测量工作,他的签名并未出现在河草地协会提交的任何法律请愿书上。然而,他的工作表明他同情农民,反对破坏草地和河流的公司利益。康科德河流域争议代表了商业工业力量与传统农业的对立,梭罗的兴趣不仅因其法律重要性,而且出于对自然环境的兴趣。梭罗的测量工作反映了他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在理想与实践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

当梭罗进行河流测量时,他可能看到了将工程原理付诸实践的机会,这与他的自然科学兴趣相融合。除了支持一个可信的政治原因外,这次测量也是一个挑战,即学习河流的地貌学,同时直接评估工业发展对他的康科德家园环境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他的主要动机远非金钱,因为他在河边花费的时间几乎肯定与他收到的任何报酬都不成比例。

没有原则的生活

梭罗曾面临着理想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紧张关系,他需要在谋生的必要性和他对自然保护的深刻理解之间找到平衡。尽管梭罗曾经为了金钱进行测量工作,同时也在写作有关自然世界的内容,但他在生命的末期不再觉得有必要将这两个过程分离。相反,他发现自己的测量师和自然主义者身份可以共存,并共同服务于他生活的目的。

梭罗对这一方面的看法在他最后的文章中得到了阐述,这篇文章是死后发表的《没有原则的生活》,它们勇敢地面对作者经济生活中的悖论。1862年2月,随着梭罗的健康迅速恶化,他努力将讲座笔记整合成统一的文章,他作为测量师的工作,以及他长期试图将其与更高法则相协调,成为了他思考的焦点。

《没有原则的生活》是梭罗在充分意识到他即将去世的情况下撰写,强调了人们对测量的看法与梭罗个人测量理念之间的重要差异。梭罗毫不畏缩地将测量描述为“我自己的业务”,并坦率且最终地确认,“我是一名测量师”。

评上院士了

午后的闲暇,对于埋首于科研的人来说,无疑是难得的安宁。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和煦而淡雅,斑驳地洒在了我简朴的办公桌上。在这秋冬交替之际,窗外的风,不再像夏日那般热烈,而是带着几分萧瑟,几分清冷,它轻拂过枯黄的树叶,低语着冬天的来临。

KE

午饭后,我独自一人回到了办公室。在这个季节里,食堂的饭菜虽说平常,但也让人感到了几分温馨。饭后,我泡上了一壶清茶,茶香在空气中悠然弥散,与窗外的寒意相互交织,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更迭,岁月的静好。这样的时刻,对于我这样一位科研人员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享受,它如同一道温暖的光,穿透了秋末冬初的寒霜,照亮了我的内心世界。

然而,在科研的世界里,平静总是短暂的,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我刚想在午后的慵懒阳光下小憩片刻,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便划破了这份宁静。电话那头传来了科技处领导的声音,他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突如其来的暖流:“杨院士,喜讯来了,您已荣登工程院院士之位!”这消息像一声春雷,震撼了我的内心世界,所有过往的拼搏与努力,在这一刻凝聚成了实实在在的成就。

KE

我的同事们也纷纷用微信传来祝福的声音,那些声音在数字世界中汇聚,仿佛化作一场盛大的庆典。这不单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团队长年累月默默付出的最好回报。成为院士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刻意准备什么,只是将我在科研道路上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卫星遥感定标技术的理论创新,还是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浮标装备的开发,以及我坚持不懈的海洋科普事业——一一陈列在申报材料中。这些年来,我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希望能为科学,为社会,贡献出我的一份绵薄之力。

今日,当那突如其来的消息传来,我还是惊愕万分,仿佛天上掉下了未曾预期的荣光。首先,我要感谢工程院给予我的荣誉,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的团队多年辛勤耕耘的认可。这份荣誉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让我能够无后顾之忧地投身于科学研究,我听说一些院士,都找了小老婆,我一定不会这么做。感谢我的同事和学生,是你们的智慧和努力,推动了我们研究的深入和进步。在科研的道路上,我们共同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每一次失败和成功都密不可分。

我深知,院士的称号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持科研工作,勇于探索海洋未知,致力于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海洋遥感、物理海洋、海洋测绘交叉领域,追求真理,共同为我们的国家和世界作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任何荣誉都不应该是科研工作的终点。我将把这份荣誉视为新的起点,继续前行,因为科学没有终点,探索永无止境。

就在我思考着如何发表获奖感言时,有一个电话突然起来了:“评高级职称的材料赶紧交过来。”

哈哈,原来是一场梦。

KE